主要內容: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13.48%,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99%。2015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654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建筑業從業人員達5093.7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6.58%。
分析:前不久國務院出臺的《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十二五”的成果來看,建筑業支柱地位確實當之無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推進建筑業改革發展,那么現在建筑業還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呢?
行業發展方式粗放。
建筑工人技能素質不高。
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
顯然,“十三五”期間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上述問題也將是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那么近五年建筑業發展的目標有哪些呢?
主要內容: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到2020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300萬。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要求,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加快修訂建筑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等。
分析:看到這里,想必大家最關心的是政府將采取哪些措施完成這些目標?企業資質、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建筑師負責制,建筑業營改增等領域的這些新變化需要重點關注。
主要內容:堅持弱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構建資質許可、信用約束和經濟制衡相結合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
加快修訂企業資質標準和管理規定,簡化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
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信用良好、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足額履約擔保的企業,在其資質類別內放寬承攬業務范圍限制。
完善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優化建設領域個人執業資格設置,嚴格落實注冊執業人員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大執業責任追究力度,嚴厲打擊出租出借證書行為。有序發展個人執業事務所,推動建立個人執業保險制度。
分析:弱化企業資質并非簡單的去資質化,在新的準入制度中,資質、信用、經濟制衡一個都不能少。
對于掛證行為的打擊力度,住建部從未減弱過,此次特別強調,不禁讓人充滿期待,之后是否將有更嚴厲的措施出臺?
主要內容:推動工人組織化和專業化。改革建筑勞務用工組織形式,支持勞務班組成立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鼓勵現有專業企業做專做精,形成專業齊全、分工合理、成龍配套的新型建筑行業組織結構。
分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也是促使工人向產業工人轉變的重要一步。
主要內容:完善注冊建筑師制度,探索在民用建筑項目中推行建筑師負責制。
分析:國際通行的建筑師負責制真的要來了,廣大的建筑師們準備好了嗎?該制度的實施想必會進一步簡化建設活動中政府審批程序,加強與擴大建筑師的話語權和地位,讓整個建設過程更加專業與高效。
主要內容:推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發展。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鼓勵景區、農村建筑推廣采用現代木結構。
分析:與傳統的木結構相比,現代木結構建筑在材料使用、建造方式、安全性及壽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升。這也是住建部提倡因地制宜推廣木結構建筑的原因。
主要內容:放開企業的自主經營權、用人權和資源調配權??茖W穩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引進社會資本,允許管理、技術、資本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效途徑。
分析:經營、用人、資源調配正式建筑企業的權力核心所在。不放權,企業就沒有活力,就無法吸引社會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無從談起。
主要內容:全面完成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加強調查研究和跟蹤分析,完善相關政策,保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預付款擔保、履約擔保、維修金擔保等制度。
分析:根據國稅總局的最新公告,自6月1日起將建筑業納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試點范圍。企業負擔只減不增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借施工企業視角 解讀《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一、傳統建筑市場將出現負增長,傳統企業或將面臨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的尷尬處境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這將意味著,傳統建筑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現場澆筑式生產方式的建筑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同時,裝配式生產方式就目前情況看,也面臨較多問題,例如:前期費用投入大、生產成本高、用戶接受度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間將是建筑業從傳統生產方式向裝配式建筑方式轉型的重要階段,建筑企業將面臨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的尷尬處境,建筑企業需謹慎處之,最終結果如何仍需實踐檢驗。
二、招投標方式將發生改變,市場競爭環境將改善
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試行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推進招標投標交易全過程電子化,促進招標投標過程公開透明。在原則上實行最低價中標的同時,推行提供履約擔?;A上的最低價中標,制約惡意低價中標行為。
三、企業資質標準將再次被修訂,資質將被弱化
堅持弱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構建資質許可、信用約束和經濟制衡相結合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加快修訂企業資質標準和管理規定,簡化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根據《規劃》內容,透露出如下三點重要信息:
1.資質標準還將有重大調整,資質類別要減少;
2.對“掛證”的查處力度將更大,處罰力度會更大;
3.不管是企業資質申報,還是個人執業,信用將成為重要的考量指標。
四、推進建筑市場的統一開放
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嚴禁擅自設立或變相設立審批、備案事項。加大對各地區設置市場壁壘、障礙的信息公開和問責力度,為建筑企業提供公平市場環境。
五、探索工程款支付擔保,施工企業權益將得到保障
加強履約管理,探索通過履約擔保、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履約行為。引導建設單位等市場主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綜合運用信用評價結果,營造“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建筑市場環境。
六、強化建筑施工安全監管
強化對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管理,以及對不良地質地區重大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或論證。
七、全面完成營改增、完善保證金制度
全面完成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加強調查研究和跟蹤分析,完善相關政策,保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完善工程建設領域保留的投標、履約、工程質量、農民工工資4類保證金管理制度。